Thursday, August 29, 2013

知識論

知識論epistemology:

形上學存有論探討的是「什麼是真實的存有?」這個問題的爭論點不在於存有,而在於「真實」。然而什麼是真實(real)呢?這涉及了知識論。感官看到的是真實嗎? 還是思考後恆常不變的東西是真實? 主張真實是感官經驗到的東西稱做經驗主義知識論,主張真實是思考所得的東西稱作理性主義知識論。首先讓我們釐清存在(existence)與現實(reality)的差別。
存在是指事物持續的佔有時間和空間,不隨思考者的意志而轉移。它可以狹義的理解為客觀世界的物質存在。然而唯心論者柏克萊卻說:存在即被感知。其實,這兩者都只對了一半。因為我們所認識的存在都是被感知的。現代理論家張修林在現實、存在和價值》中提到:
 人類主體意識中的客體性現實的形態化,是一種存在,一種關於人類的存在。 不過,另外,還有一種存在,一種與人類主體無關的存在,一種人類暫時還不能認識、甚至還不能想像、還不能用語言將其改變為現實的實在 這樣的實在,它沒有主體認識方面的意義,僅僅是單一的、只有客體性一個方面(方向),所以說它是純粹客體性的。
真實的事物不一定存在。廣義上,現實包括所有可以到或能被理解的事物。現實在日常應用時意味著「客觀存在的事物」或「合於客觀情況的條件」。例如:
金山、白雪公主、獨角獸等。哲學上的reality分成許多層次,有Phenomenological reality, truth, and fact之分。
Phenomenological reality叫做現象,可以說是絕對的主觀。只要是我感受到的,都是真的。我的情緒是真的、想像也是真的。
Truth 叫真理。真理是一種信念,當兩個以上的人對同一事件有相同的經驗和解釋,他們或更多的人的經驗開始形成被這些人所共同相信的真理。當我們尋求真實的存有時,在這個層次上是容許主觀的。
Fact 叫事實,很難被主觀願望解釋。事實對所有人都是一樣。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是一個事實,儘管在三百年前很少人接受它為真理。對於這個世界上許多不同人類社團所認為的各種真理,其中只有少部分是事實。大部分科學探索、實驗解釋分析都是在這個層次上來認知現實。在這個層次上,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存有」。因為形上學先行於物理學,無法被科學驗證。
在本報告中,我採用真理truth的立場來解釋真實的存有。我認為的真實存有是一般科學家所認同的物理論physicalism。以下的討論皆是由此一基礎出發。
 知識論與本報告的主題有強烈關聯。人的如何認識這個世界?或者更精確的說:意識、思想物如何去認識外在世界?如果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認識意識的組成以及其運作方式,我們對知識論可以做出一定的貢獻。

  知識論是探討知識的本質、起源和範圍的一個哲學分支知識論聚焦在分析知識的本質以及知識與真truth、相信belief、證成justification的關係。知識論也討論知識產生的方法以及懷疑論等其他主張。
  知識論只關心基本的知識,因為其他的知識都是建立在基本的知識上。假若基本的知識可以成立,則其他的知識才能成立。
知識論處理的問題主要是
l   什麼是知識?
廣義上凡是我們可以宣稱「我知道」的事物都是知識。此時,我們所說的知識只是一種信念(belief)。但是如果我們問的是真實的知識,我們原本所持的信念就必須經過驗證(justification)。如何去驗證知識的真偽?理性主義者認為是邏輯、數學等理性的推理;然而經驗主義者則認為知識的真偽可以用觀察以及實驗兩種涉及感官經驗的方法驗證。柏拉圖的對話錄中主張知識是經過證明的真實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
l   如何獲取知識?
主要分成理性主義以及經驗主義
l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知道甚麼? How do we know what we know?
嚴格的懷疑主義完全反對知識的可能性,因為它對知識的定義十分嚴格:絕對無誤的信念才稱為知識。所有用知覺得到的知識都無法保證絕對無誤,故無法稱為知識。既然認為沒有絕對無誤的知識,那我們能得到的只有現象。世界上除了現象以外,一無所有,即為現象論(phenomenalism)。然而現象論對於事物是否持續存在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另外一些人認為含有確定性的信念就是可靠的、可接受的知識,儘管無法完全反駁懷疑主義。

以下列舉知識獲得理論的幾種派別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理性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先驗的。也就是說,知識的獲得不需要經過經驗、「在經驗之前 a priori」。理性主義者認為真實的知識乃經由理性思考獲得,因此是一種不變的真理。例如數學或是邏輯推理得到的知識必然為真。由於這些真理是不變的、普遍的、且是圓滿的、統一的素質,它們必然不是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或是感覺到的任何東西,而屬於觀念的世界。真實的知識必定超越感官之外。如此一個主張真實只存在於心靈的觀念與形上學的唯心論十分接近。
嚴格的理性主義者如柏拉圖,認為所有的真理都是非感官的。而折衷的理性主義者則認為經驗也能獲得真實知識。例如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他認為我們對自己感官未曾經驗過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識,他說我們擁有的每一種想法,都是透過我們看見與聽見的事物而納進我們的意識裡,然而我們同樣具有與生俱來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組織全部的感官印象,將它們整理與分類,纔會產生諸如「石頭」、「植物」、「動物」與「人類」。因此在他的理論中把感官世界(質料matter)與真理世界(形式form)做了連結,形成存在的層級(the hierarchy of existence)。而形式加上質料就是我們感官見到的實體(substance)。而萊布尼茲則區分開理性真理以及事實真理。 
經驗主義Empiricism
經驗主義強調經驗以及證據(evidence)在知識論中的角色。尤其是由知覺觀察(perceptual observations )得到的經驗。許多經驗主義的哲學家認為,所有的知識都是源自於外在世界的知覺及經驗(亞里斯多德、 波斯伊斯蘭哲學家Ibn Sina)。人在剛出生時如同一張白板 Tabula rasa ,透過教育,人學會如何在心靈的白板上寫字(思考)。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作者,每個人天生的可以自由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型塑自己的人格、想法。阿拉伯哲學家 Ibn Tufail曾做了一個「思想實驗」,他在書中描述一個野生的人類小孩如何純粹透過經驗在完全的與世隔絕下拓展心智,從「一張白紙」變成一個成年人。這本書深深地啟蒙了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洛克( John Locke)。他認為任何推論出的知識終究上還是依賴某些經驗基礎的。然而有些折衷的經驗主義者認為有例外,如以邏輯以及數學推理出的知識。
  經驗主義與科學息息相關,因為科學為講求實證(evidence)的學問,任何假說必須是利用「觀察」、「實驗」可測試的。而科學方法的核心觀念就是所有的證據必須是經驗的(感官的)。另外,自然科學認為知識可以由觀察自然的變化而歸納得到。 經驗主義與形上學的物理論十分接近,經驗主義認為真實的知識源於經驗、感官,形上學認為只有物理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然而近幾十年來,一些新的理論學說,例如量子力學構成主義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已經開始對經驗主義在科學研究的方法上獨一無二的地位產生了輕微的衝擊。另一方面,諸如量子力學的一些理論證明了經驗主義的不可靠性:經驗主義不具有發現違反直覺的科學規律的能力以及對理論進行更改以適合這些規律的能力。[4]

小結:
之所以會有觀念論、物理論之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別,是源於我們對於內在與外在的分別。至於會認為有一個外在,那是因為我們產生了意識。意識就是我們認識到有一個外在。一旦我們有了意識,我們就區分了內在外在。(Antonio Damasio
  我們會想要探究「真實」的存有,乃是因為有些東西不真實。有些感官經驗是幻象、有些透過主觀認識的觀念是錯的(如:地心說)。這都與人的認知歷程有關系。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學習的方法決定了我們看到的外在。這個外在不再只有色彩、明暗、軟硬、冷熱、聲音,更帶有抽象的觀念:輪廓、運動構成更有意義的外在。而我們的意識,就是對外在帶有資訊的認識。
  所以,觀念論、物理論的爭執,其實就是源自於對意識的認識不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